西京印迹——大同辽金元文物展
2021-12-30 09:24 来源: 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
举报

2021年12月28日,由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与大同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“西京印迹——大同辽金元文物展”在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临展厅正式开展。135余件(套)来自大同市博物馆的精品,不仅有造型独特的民俗生活器具,还有独居神韵的浑源窑陶珍品,更有妙笔传神的墓葬壁画,共同勾勒出辽金元时期西京大同的民族融合的盛世风貌。

    展览围绕“北方锁钥”“民俗风情”“窑火神韵”“魂兮所归”“壁彩丹青”五方面展开叙述。

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

奴博馆第六展厅

 大同素有“北方锁钥”之称,北控沙漠,南连中原,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。五代时,后唐由于兵力不足,向北方强国契丹求助,契丹皇帝以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答应助其立国。燕云十六州(现北京、大同等地)的割让,不仅增强了辽国的军事实力,成为辽国重要的粮食基地,也是辽国南下中原进攻北宋的跳板。

 大同自古为多民族聚居之地,素有“民族融合之都”的美誉。来自白山黑水的契丹、女真、蒙古族,相继入主西京大同,游牧民族的传统习俗与中原农耕文化元素,在这个地方相交融汇。匠心独运的金银器、风格多样的陈设器、制作精细的漆木器,见证了西京地区别具特色的民俗风情。

  兽面纹筒瓦/辽

    錾花金托盏/元代

百釉牡丹纹枕 

在民族大融合的背景下,西京大同除了传统的农业及游牧经济外,瓷器制作也得到了较大发展。这一时期,大同地区的浑源窑、怀仁窑、青瓷窑成为北方地区享负盛名的瓷窑。生产的黑釉剔花瓷、镶嵌青瓷、油滴釉瓷深受时人喜爱,甚至远销海外,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。

 绿釉花口瓶/金代、三彩贴花花口瓶/ 辽代

 酱釉剔花梅瓶/金代

在我国古代“事死如事生”的文化影响下,墓葬成为了人性灵感与情怀记忆的延续。丰富多样的陪葬器物,刻画细腻的壁画装饰,将墓主人的生活场景从现实社会迁往地下世界,以满足古人对来生的幸福追求。西京大同的丧葬习俗受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影响,衍生出丰富多彩的面貌。

 彩绘陶魂塔

绿釉贴塑陶魂盖罐

在墓葬中,除了随葬器物之外,还会对墓室进行装饰,而这些壁画内容与墓主人生前生活及社会环境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,因此墓葬壁画是我们研究古人社会生活的重要实物资料。墓葬壁画作为中国壁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,展示了过往时代的真实历史面貌,填补了绘画史上的余缺空白。

 壁画“散乐侍酒图”/金代

网友评论
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我司立场
发表
相  关  推  荐
换一换
推荐阅读